第一節 三維空間的應用題
三維空間的應用題

上一課中,我們學會了立體幾何的一些基本概念,亦在上一節看過一些在立體幾何上求角度和線段長度的例子。本節我們將以這些為基礎,來討論三維空間的應用題。

 

 

大家可能都試過以下的情況:在上斜坡時,如果使用「之」字型的路徑會較直線上斜舒適。你知道原因嗎?在這一節,我們將會探討在上斜坡時使用不同路徑的斜率。

活動

在附設的模擬模型中,我們以一斜面\(\;ABFE\;\)來表示斜坡,\(ABDC\;\)是水平面,而\(\;C\;\)和\(\;D\;\)分別是\(\;E\;\)和\(\;F\;\)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斜坡和水平面的交角為\(\;\alpha\)。假設我們從斜坡底部\(\;AB\;\)的某一點\(\;P\;\)出發,依直線的路徑走上頂部\(\;EF\;\)的點\(\;Q\),設\(\;\beta\;\)為路徑\(\;PQ\;\)和\(\;AB\;\)的交角,而\(\;\theta\;\)為\(\;PQ\;\)和水平線的交角,那麼若\(\;\theta\;\)越大,則路徑\(\;PQ\;\)就越陡斜。

你可以在右面的模擬模型中,移動\(\;P\;\)點和\(\;Q\;\)點,並觀察\(\;\theta\;\)的變化。你也可以移動數值滑桿去改變斜坡的斜度,以作進一步的觀察。

  1. 不要改變斜坡,如果把\(\;\beta\;\)減少,則\(\;\theta\;\)會

    增加

    減少

    維持不變

  2. 反之,如果把\(\;\beta\;\)增加,則\(\;\theta\;\)會

    增加

    減少

    維持不變

  3. 甚麼時候\(\;\theta\;\)的值最大?
    • β = 0°
    • β = 45°
    • β = 90°
     
  4. 現在試試改變斜坡的大小,再重覆以上的問題,你能得到相同的結論嗎?

    結論相同

    結論不相同

  • 當\(\;PQ\;\)與\(\;AB\;\)垂直時,\(\theta\;\)最大,所以路徑\(\;PQ\;\)就最陡斜,它稱為斜面的最大斜率線。這時候,路徑的斜率跟斜坡的斜率相同,即\(\;\theta=\alpha\)。
  • 若\(\;PQ\;\)與\(\;AB\;\)的交角越小,則\(\;\theta\;\)也越小,路徑\(\;PQ\;\)就沒那麼陡斜,利用這些路徑上山,就沒那麼辛苦了。
斜坡上不同路徑的斜率
說明

讓我們用數學方法去證明以上的結論。若\(\;S\;\)是在\(\;AB\;\)上使\(\;QS\;\)和\(\;RS\;\)都垂直\(\;AB\;\)的點。我們要找出\(\;\theta = \angle QPR\;\)跟\(\;\alpha = \angle QSR\;\)和\(\;\beta = \angle QPS\;\)之間的關係。

考慮\(\;\triangle QRS\),可得

\(\begin{equation} \sin\alpha = \sin\angle QSR = \displaystyle{\frac{QR}{QS}} \end{equation}\)

另一方面,考慮\(\;\triangle QPS\;\)可得

\(\begin{equation} \sin\beta = \sin\angle QPS = \displaystyle{\frac{QS}{QP}} \end{equation}\)

最後考慮\(\;\triangle QPR\),我們有

\(\begin{align*} \sin\theta = \sin\angle QPR &= \frac{QR}{QP} \\ &= \frac{QR}{QS}\times\frac{QR}{QP} \\ &= \sin\alpha\sin\beta \end{align*}\)

\begin{equation} \sin\theta = \sin\alpha\sin\beta \label{eqn11} \end{equation}

由於\(\;0\leq\sin\beta\leq 1\),所以我們有

\begin{equation} \sin\theta\leq \sin\alpha \label{eqn12} \end{equation}

因為\(\;\theta, \alpha\;\)都在第一區間,所以 \eqref{eqn12} 意味著\(\;\theta\leq\alpha\)。

最後,當\(\;PQ\;\)與\(\;AB\;\)垂直時,我們有\(\;\sin\beta = 1\)。根據 \eqref{eqn11},這時\(\;\theta\;\)的值最大,它的值是\(\;\alpha\;\)。


斜坡上不同路徑的斜率
三維空間的方位

此前,我們已學會如何描述在同一水平面上另一點的方位。如果兩點在不同水平面上,描述方法如下:

右圖中,\(O\;\)點和\(\;A\;\)點不在同一水平面。若\(\;A'\;\)點表示\(\;A\;\)點在\(\;O\;\)點的水平面上的投影,則我們以由\(\;O\;\)點測得\(\;A'\;\)點的方位來定義由\(\;O\;\)點測得\(\;A\;\)點的方位。例如,在右圖中由\(\;O\;\)點測得\(\;A\;\)點的方位(以羅盤方位角表示)是 N\(\theta\)E。

三維空間的方位
涉及方位和仰角的應用題

在附圖中,\(OC\;\)是一建築物。兩位觀察者\(\;A\;\)和\(\;B\;\)在\(\;O\;\)的同一水平面上。已知\(\;A\;\)和\(\;B\;\)望向塔頂的仰角分別為\(\;40^\circ\;\)和\(\;20^\circ\),若由\(\;A\;\)測得建築物的方位角為N\(70^\circ\)E,而由\(\;B\;\)測得建築物的方位角為N\(45^\circ\)W,求建築物的高度。(答案須準確至小數點後兩位。)

  1. 首先留意圖中有三個三角形,分別是\(\;\Delta AOB\)、\(\Delta AOC\;\)和\(\;\Delta BOC\)。

    1. 題目所給的資料是否足夠去直接解三角形\(\;\Delta AOB\)?
      • 足夠
      • 不足夠
    2. 題目所給的資料是否足夠去直接解三角形\(\;\Delta AOC\)?
      • 足夠
      • 不足夠
    3. 題目所給的資料是否足夠去直接解三角形\(\;\Delta BOC\)?
      • 足夠
      • 不足夠

    提示

  2. 由於題目所給的資料不足夠去直接解任何一個三角形,我們將利用未知數並建立方程來求解高度。設建築物的高度為\(\;h\;{\rm m}\)。

    • 你能夠以\(\;h\;\)表示\(\;\Delta AOB\;\)中每一條邊的長度嗎?
      • 能夠
      • 不能夠

  3. 我們會以\(\;h\;\)表示\(\;\Delta AOB\;\)中每一條邊的長度:

    1. \(OA\;\)的長度是
      • h sin40°
      • h/sin40°
      • h tan40°
      • h/tan40°
      • 500
      m。
    2. \(OB\;\)的長度是
      • h/sin20°
      • h/tan20°
      • h/sin45°
      • h/tan45°
      • 500
      m。
    3. \(AB\;\)的長度是
      • h tan80°
      • h/tan80°
      • h tan45°
      • h/tan45°
      • 500
      m。

  4. 在上一步中,我們以\(\;h\;\)來表示\(\;\Delta AOB\;\)的邊長。現在我們來看看\(\;\Delta AOB\;\)的角度:

    1. 在不知道\(\;h\;\)的值下,你能求得\(\;\angle OAB\;\)嗎?
      • 能夠
      • 不能夠
    2. 在不知道\(\;h\;\)的值下,你能求得\(\;\angle OBA\;\)嗎?
      • 能夠
      • 不能夠
    3. 在不知道\(\;h\;\)的值下,你能求得\(\;\angle AOB\;\)嗎?
      • 能夠
      • 不能夠

    \(\angle AOB\;\)是多少度?(只需輸入數值)

  5. 最後,我們用餘弦公式來連結\(\;\Delta AOB\;\)的三條邊和\(\;\angle AOB\),以得到一條關於\(\;h\;\)的方程。

    \(\begin{align*} AB^2 &= OA^2 + OB^2 - 2(OA)(OB) \cos \angle AOB \\ 500^2 &= \frac{h^2}{\tan^2 40^\circ} + \frac{h^2}{\tan^2 20^\circ} - 2\left(\frac{h}{\tan 40^\circ}\right)\left(\frac{h}{\tan 20^\circ}\right)\cos 115^\circ \\ 25000 &= h^2\left( \frac{1}{\tan^2 40^\circ} + \frac{1}{\tan^2 20^\circ} - \frac{2\cos115^\circ}{\tan 40^\circ \tan 20^\circ} \right) \\ h^2 &\approx 2130.1105 \\ h &= 46.15 \hbox{(準確至小數點後兩位)} \end{align*}\)

    所以,建築物的高度為\(\;46.15\;{\rm m}\)。

本節應用題的示意圖

甲烷

甲烷(methane)是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化學式 \(\rm{CH}_4\),由一個碳原子和四個氫原子組成,在正常室溫和壓力下是氣體。它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非常易燃,是重要的燃料,也是很多其他有機化合物的製造原料,且在工業上有廣泛的應用。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甲烷的基本資料及其化學性質,請參看這裡

右圖所示為甲烷的立體結構,黑色球表示碳原子(\(\rm{C}\)),而四周白色的球表示氫原子(\(\rm{H}\))。其中,四個 \(\rm{C}-\rm{H}\) 鍵的長度相等,排成正四面體形狀,四個氫原子為正四面體的頂點,而碳原子則為中心。這個結構在化學上稱為四面體形,如果想知道更多關於分子結構的資料,可參看化學課程中的這一課

在這一節中,我們將研究這個分子的幾何結構,並找出這個分子中 \(\rm{H}-\rm{C}-\rm{H}\) 鍵的角度。


甲烷的立體結構

甲烷的鍵角

右圖以幾何方式表示甲烷分子的結構,其中\(\;O\;\)點代表碳原子,其餘四點代表氫原子,它們之間的鍵以黑色實線表示,每個鍵長度相等,而我們想找出的鍵角為\(\;\theta\)。為方便計算,設正四面體的邊長(虛線所示)為\(\;x\),注意虛線所畫的圖形是個正四面體,所以每條虛線邊長都一樣。

設\(\;P\;\)點為\(\;O\;\)點和\(\;D\;\)點在平面\(\;ABC\;\)上的投影,注意由於圖形是個正四面體,所以\(\;P\;\)點是等邊三角形\(\;ABC\;\)的中心,即\(\;PA=PB=PC\)。你可以按此顯示此步驟的作圖。

我們的第一步是找出\(\;PA\;\)的長度。由於\(\;ABC\;\)是等邊三角形,而\(\;P\;\)是三角形的中心,所以我們有

\(\begin{equation} \alpha = \angle APC = 120^\circ \end{equation}\)

另外,因為\(\;AP = PC\),我們有\(\;\angle PAC = \angle PCA = 30^\circ\)。根據正弦公式可得

\(\begin{align*} \frac{AP}{\sin 30^\circ} &= \frac{x}{\sin 120^\circ} \\ AP &= \frac{2x}{\sqrt{3}}\times\frac{1}{2} \\ &= \frac{x}{\sqrt{3}} \end{align*}\)

我們的第二步是找出\(\;\beta = \angle ADO\)。考慮直角三角形\(\;ADP\)(按此顯示此步驟的作圖),可得

\(\begin{align*} \sin\beta &= \frac{AP}{AD} \\ &= \frac{x}{\sqrt{3}x} \\ &= \frac{1}{\sqrt{3}} \\ \beta &= 35.2644^\circ \end{align*}\)

考慮三角形\(\;\Delta AOD\),由於\(\;OA=OD\),所以\(\;\angle OAD=\angle ODA=\beta\)。於是

\(\begin{align*} \theta &= 180^\circ - \angle OAD - \angle ODA \\ &= 180^\circ - 2(35.2644^\circ) \\ &= 109.47^\circ \hbox{ (準確至小數點後兩位)} \end{align*}\)

所以,甲烷中\(\rm{H}-\rm{C}-\rm{H}\) 鍵的角度為\(\;109.47^\circ\)。

以上的解法步驟繁複,以下解法則比較簡短,但不容易看出。這個解的關鍵是留意到\(\;ABCD\;\)四點可以構成一個正方體的四個頂點,\(O\;\)點則是正方體的中心,而且\(\;ABCD\;\)四點中沒有任何兩點在同一條對角線上(按此將右圖轉動至以上所述的位置)。

假設正方體的邊長是\(\;x\),則它的對角線長度為\(\;\sqrt{3}x\),而\(\;AD=\sqrt{2}x\)

因為每個鍵的長度均為對角線的一半,所以\(\;OA=OD=\frac{\sqrt{3}}{2}x\)。根據餘弦定理,我們有

\(\begin{align*} \cos\theta &= \frac{OA^2+OD^2-AD^2}{2(OA)(OD)} \\ &= \frac{\frac{3}{4}x^2+\frac{3}{4}x^2-2x^2}{2(\frac{3}{4}x^2)} \\ &= -\frac{1}{3} \\ \theta &= 109.47^\circ \hbox{ (準確至小數點後兩位)} \end{align*}\)

所以,甲烷中 \(\rm{H}-\rm{C}-\rm{H}\) 鍵的角度為\(\;109.47^\circ\)。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