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原子結構

雖然物質有千千萬萬種,但它們均是由一種或多種元素組成的。構成元素的最基本單位是原子。甚麼是原子?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構成的?於本課題中,我們將會認識原子的結構。

內容簡介 學生應學習 學生應能
第一課 原子的結構

原子 (atom) 一詞,來源於希臘詞語「átomos」,意思是「不可分割的」。那麼,原子是否真的不能被分割呢?於本課中,你將會認識原子的內部結構。

第一節 次原子粒子
  • 認識次原子粒子
  • 比較質子、中子和電子的相對電荷和相對質量
第二節 原子序和質量數
  • 認識原子序和質量數
  • 運用符號表示原子
第三節 次原子粒子數目、原子序和質量數的換算
  • 進行原子序、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和電子數之間的換算
第二課 同位素

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並且,原子內的質子數和電子數相等。那麼,原子的質子數和中子數是否相同呢?是否存在兩個原子,它們的質子數目相同,但中子數目卻不同呢?於本課中,我們將會認識同位素。

第一節 同位素
  • 識別同位素
  • 比較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性質
第二節 放射性同位素
  • 瞭解放射性同位素的用途
第三節 相對同位素質量
  • 認識以 C-12 為基準的相對同位素質量
第四節 相對原子質量
  • 進行相對原子質量的計算
第三課 原子的電子排佈

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 Niels Bohr 提出了著名的「波爾模型」 (Bohr Model)。在波爾模型中,電子在固定的軌道上圍繞原子核運行,就像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一樣。Bohr 將電子運行的軌道稱為「電子層」。電子在電子層上的排列方法,稱為「電子排佈」。於本課中,我們將會學習原子的電子排佈。

第一節 原子的電子排佈
  • 認識波爾模型
  • 了解電子排佈的規則
第二節 用數字或電子圖表示原子的電子排佈
  • 用數字法表示原子的電子排佈 (至 \(Z=20\))
  • 用電子圖表示原子的電子排佈 (至 \(Z=20\))
  • 推斷原子的電子排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