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局在《高中課程指引 — 立足現在‧創建未來》1 中指出,香港高中課程應為學生提供寬廣而均衡的學習內容,幫助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培養和促進他們的共通能力、學會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達至全人發展、終身學習的教育目標。課程內容應減少重疊,加強科目之間的聯繫,引入跨學科元素,以確保整體上能緊密結合;還需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因應學生的多元能力、興趣和性向,在規劃學與教的目標、內容、層次和方法時,提供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和學習機會,為學生將來升學、就業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更為他們未來面對社會不斷變化的挑戰做好準備。
優質的學與教資源,是達到上述目標的基本保障。隨電腦和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網上學習材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與傳統教科書相比,網上學習材料具備諸多優勢,如內容可以持續更新;能綜合利用各種多媒體技術,以提供多感官的學習體驗;能提供個人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路徑;更具靈活性和互動性等。不僅如此,因學生可以隨時隨地按照自己的進度進行網上學習,他們不再是被動地聽從和跟隨,而是主動地學習和探索。這對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自我效能,具有十分積極和重要的作用。
興倫信息有限公司一直致力於網上學習材料的設計和開發,亦十分認同培育高中學生“終身學習、全人發展”對香港社會的重要性。鑒於網上學習材料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存疑、內容鬆散缺乏系統性、深度和廣度亦未必貼合香港高中學生的需要,興倫信息特別聘請數學、科學和教育學的專門人才,根據香港中學文憑中現行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和生物課程大綱,設計和開發了《興倫高中數理 e-學習資源庫》(“本資源庫”)。
早於 2007 年,興倫信息有限公司員工已著手開發本資源庫,並與時俱進推出不同版本。2024 年 1 月 12 日,興倫信息有限公司將本資源庫的全部權益轉讓給興倫實驗室群有限公司。同日,興倫實驗室群有限公司簽署一份授權協議,授權興倫電子出版有限公司使用及出版本資源庫。
本資源庫以高中生自主學習為設計原則,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為目標,採用模組化方法,將所有學習內容劃分為 240 個模組——54 個數學、49 個物理、66 個化學和 71 個生物模組。每個模組,依據知識點的性質不同,會輔以圖片、3D 圖形、動畫、影音、互動程式以及電腦模擬等多媒體技術多層次多元化地呈現,以促進學生更快速高效地理解抽象概念和原理。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因自然科學知識本身是相互關聯的,所以,一個學習模組在一方面可以作為其他模組的根基,在另一方面亦可以預設另一些模組作為其先備知識。因此,通過識別在學習一個模組時所必需的「直接先備知識」,即可找出在學習該模組之前應先完成的「直接先備知識模組」。由此,便得到本資源庫各學科模組列表中所展示的知識結構。除 13 個只以初中或以下階段的內容為先備知識的模組外,其他模組皆有其對應的「直接先備知識模組」。以此「直接先備知識」關係作為導向,便可將 240 個模組相互連結而有機地融合成一個巨大的知識網絡。
顯然,按「直接先備知識」關係相連的這些模組的相對位置是任意的,所以,該知識網絡沒有既定的形狀,它可按需要以特定的形狀呈現。譬如,我們可以將所有模組隨機地置於一個圓形的範圍內,然後用連線繪出模組間的先備知識關係,這樣就可將知識網絡以球狀呈現(圖一),藉此展現科學與自然的非凡美和對稱,以及四門基礎數理學科之間的緊扣與交融。
在不違背先備知識要求的前提下,學生可以根據該知識網絡容許的順序,自主選擇模組的學習先後,建立其學習路徑。
科學的不同領域乃互相關連,現實世界中的問題往往涉及多門學科;學生循本資源庫所導引的學習路徑完成課程,將給予其學習和統整香港高中數理學科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學習體驗,幫助他們構建起全面深入瞭解自然界的框架。我們希望並相信,由此所習得的學習經驗,將更能反映客觀世界各領域間相互連繫的本來面貌,為學生學習、理解和解決現實社會中廣泛而複雜的知識和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1 課程發展議會(2009)。《高中課程指引 — 立足現在‧創建未來》。香港:政府物流服務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