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越第三週期,由 \(\ce{Na} \) 至 \(\ce{Cl}\),它們的氧化物的結構從巨型離子結構,過渡到巨型共價結構,再到簡單分子結構。
第三週期元素 | \(\ce{Na}\) | \(\ce{Mg}\) | \(\ce{Al}\) | \(\ce{Si}\) | \(\ce{P4}\) | \(\ce{S8}\) | \(\ce{Cl2}\) |
---|---|---|---|---|---|---|---|
第三週期元素的氧化物 | \(\ce{Na2O}\) | \(\ce{MgO}\) | \(\ce{Al2O3}\) | \(\ce{SiO2}\) | \(\ce{P4O6}\)、\(\ce{P4O10}\) | \(\ce{SO2}\)、\(\ce{SO3}\) | \(\ce{Cl2O}\)、\(\ce{Cl2O7}\) |
氧化物的結構 | 巨型離子結構 | 巨型共價結構 | 簡單分子結構 |
鈉、鎂和鋁均是金屬,而氧是非金屬。在生成氧化物的過程中,金屬原子失去電子變成陽離子,而氧原子得到電子變成陰離子。金屬陽離子和氧離子藉由離子鍵排列成巨型離子結構。
硅與氧反應生成二氧化硅 (即石英)。在二氧化硅的結構中,每個硅原子以共價鍵與四個氧原子結合,而每個氧原子以共價鍵與兩個硅原子結合,從而形成巨型共價結構。在石英的結構中,並不存在獨立的 \(\ce{SiO2}\) 分子,而是硅原子和氧原子的最簡整數比為 \(1:2\)。
磷、硫和氯等非金屬原子與氧原子通過共價鍵形成能獨立存在的分子,分子間靠范德華力相互連接。因此,它們的氧化物具有簡單分子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