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核聚變
核聚變

核聚變是兩個質量較輕的原子核,融合成為一個質量較重的原子核,並放出能量的過程。

以氘和氚的核聚變為例。氘(\(\!^2\textrm{H}\))和氚(\(\!^3\textrm{H}\))均是氫的同位素,氘具有一個中子,氚具有二個中子。核聚變中,兩者融合成一個氦原子核(\(\!^4\textrm{He}\)),並放出一個中子。此過程可以表達為 \[\,^{2}_{1} \textrm{H} + \,^{3}_{1} \textrm{H} \rightarrow \,^{4}_{2} \textrm{He} + \,^{1}_{0} \textrm{n}\]

由於原子核均帶正電荷,兩者融合需要克服電力的排斥,所以核聚變要求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對撞。在我們日常的溫度下,粒子的運動速度較慢,對撞的原子核會被電力彈開,遠遠不足以發生核聚變。

氘和氚的核聚變,融合為一個氦原子核,並放出一個中子。
核聚變的例子
太陽的能量

太陽是主要由氫組成。在太陽的核心,溫度極高且壓力極大,使氫發生核聚變,融合成氦。太陽的能量正是由核聚變產生的。

氫彈

氫彈是基於核聚變製作的核武器。氫彈的爆炸需先引爆原子彈,利用核裂變的產生高溫和高壓,引發氘和氚的核聚變,而核聚變產生的中子又可進一步引發核裂變,最終產生極大的能量。

人工核聚變

人工核聚變是將原子核約束在一定的空間裡,並給予它們能量,增加其速度,使它們高速對撞,發生核聚變。目前人們已能引發小規模的核聚變,但其輸入的能量大於輸出、或是持續時間短暫,尚未能作為持續穩定的能量源。

火力發電會產生二氧化碳,核裂變發電的燃料和產物均有放射性。若核聚變發電得以實現,其燃料是氫氣,產物為氦氣,是理想的清潔能源。

上一節
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