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使用高度濃縮的鈾 235 或鈽 239 製作,使其核裂變的連鎖反應會迅速增加,瞬間釋放大量的能量,產生巨大的爆炸。
由於原子彈爆炸的殺傷力巨大,能霎時摧毀一個城市,加之爆炸時會產生大量高能的 γ 輻射,以及爆炸後遺留的大量放射性粉塵,會持續對人體和環境造成輻射傷害,因此國際上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相約限制核武器的使用。
核電廠就是利用核裂變產生的熱,加熱水變為蒸汽,推動發電機的渦輪轉動,產生電力。
核能發電要求控制核裂變的連鎖反應,阻止其反應速率無限增加,使能量平穩輸出。所以,核裂變反應堆中會插入能吸收中子的控制棒。當反應速率過高時,控制棒便會插入更深,從而吸收更多的中子,減緩連鎖反應的發生。
核電廠還需小心避免核輻射的洩漏。核反應堆會密封於鋼板或混凝土製的安全殼內;其產生的熱也需經過一套初級循環系統傳輸出來,再加熱水,避免水與反應堆直接接觸而帶有放射性物質,以致這些物質隨著蒸汽的排放而擴散;核裂變後產生的核廢料亦具有放射性,且半衰期很長,需長期封存在與人隔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