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使用電時,用的是電流中運動電荷的能量,稱為電能。譬如說,當電流流過燈泡,一部分電荷的能量就轉化為光能和熱能。即便電流在導線上流動時,行進的電子會與導線的原子發生碰撞,導致能量損耗。所損耗的能量變成了導線的內能,使導線發熱。
要維持電路中電荷的流動,就需要不斷有能量供給,以彌補電能的消耗,這能量來源就是電源。電荷通過電源時會獲得電能,此後在電路中流動,不斷將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最後回到電源,再度獲得電能,周而復始(見)。我們用電動勢來衡量,每庫侖電荷通過電源時所獲得的能量。電動勢的單位是伏特(\(\textrm{V}\))。1 庫侖電荷通過 1 伏特的電源時會獲得 1 焦耳的能量。
當電荷在電路中繞行一周,回到原位時,其能量應該不增不減,狀態不變,這樣電流才能穩定地流動。可見,電荷在電路中消耗的電能等於從電源處獲得的電能。
我們用電勢標記出,在電路中不同位置,每庫侖電荷所具有的電能(見)。在電路中每一處,電荷都處於一個穩定的狀態,故而一處只有一個電勢。
電路上兩點間電勢下降的大小,稱為電勢差,也常稱為電壓。電勢差表示了每庫侖正電荷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有多少電能的消耗。其數學表達為 \[V=\frac{W}{Q},\] 其中 \(Q\) 是電荷的電量,\(W\) 為電荷於兩點間電能的改變。對於負電荷,\(Q\) 為負數。電勢和電勢差的國際單位同是伏特。1 庫侖電荷通過電勢差為 1 伏特的兩點,會有 1 焦耳電能的消耗。
電路中,正電荷是從高電勢流向低電勢,負電荷則是從低電勢流向高電勢,都體現了電能的下降。換言之,電流是從電勢高處流向電勢低處。
我們可以選取不同的參考點來標示電勢。設一點的電勢為 0,其餘各點的電勢則由相對這點的電勢差給出。通常會把電源的負極取為電勢的零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