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總體中,每一項都有相同的機會被納入為調查對象。
或
在總體中,不是每一項都有被納入為調查對象的機會。
樣本是從總體的一部分以一個方便的方式來選擇,又稱為偶遇抽樣。
例如,在研究人民的吸煙習慣,統計員選取 \(20\) 名在旺角某一巴士站排隊的人。
被訪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參與某項調查。
例如,在一個電台的廣播中,主持人邀請聽眾打電話來,聽聽他們會否在六個月內去外國旅行。
統計員以他們本身的判斷及經驗,從總體選出最適合的樣本。
例如,對於一項有關香港人對電子產品的意見調查,所選為調查的對象為 \(15\) 歲至 \(30\) 歲之間的人士。
統計員在給定的配額下,從總體的小組(層) 中選取樣本。配額抽樣與層狀抽樣很相似,但前者的樣本是非隨機抽選的。
例如,某調查需要在校中找 \(10\) 位 中四的男生做訪問,統計員只會選他認為會合作的做訪問。
若找不到適當被訪者的數目,可請已被訪者推薦一些合適的訪問對象。
例如,首先次邀請 \(10\) 位義工填寫一份問卷,然後請他們每人邀請 \(3\) 位義工填寫調查問卷。
學習過幾種常用概率抽樣及非概率抽樣的方法後,請完成以下的列表來作出概率抽樣及非概率抽樣比較。
抽樣方法 | 概率抽樣 | 非概率抽樣 | |
---|---|---|---|
1. | 每一個數據被選到的機會 | ||
2. | 結果的性質 | ||
3. | 樣本的性質 | ||
4. | 隨機抽樣 | ||
5. | 對總體認識的程度 | ||
6. | 複雜程度 | ||
7. | 所需時問 | ||
8. | 所需開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