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簡單抽樣法
簡單抽樣法

抽樣的方法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1. 概率抽樣(Probability sampling,又稱為隨機抽樣)

    在總體中的每一項都有被納入為調查對象的機會。
    1. 簡單隨機抽樣(Simple random sampling)

      總體中,每一項都有相同的機會被納入為調查對象。

    2. 系統隨機抽樣(Systematic sampling)
      1. 隨機選出一個數目作為起點。
      2. 從總體中每隔 \(k\) 個數目(其中 \(1 \le k \le n\) ),再隨機抽一個加入樣本中。
    3. 層狀抽樣(Stratified sampling)
      1. 把整體根據其特徵(例如年齡、性別)分為不同的組別(稱為層)。
      2. 從每一層以簡單隨機抽樣法,選出一定數量的項目來組成樣本。
    4. 群集抽樣(Cluster sampling)
      1. 跟層狀隨機抽樣一般,首先將整體根據其特徵(例如年齡、性別)分為不同的組別 (在以下例子設有五層)。
        1. 從所有層中隨機抽出一些層。
        2. 抽出的層中每一項均被納入為樣本。

        1. 從所有層中隨機抽出一些層。
        2. 從每一個抽出的層中隨機抽出數項。
        3. 所有抽出的項均被納入為樣本。

  1. 非概率抽樣(Non-probability sampling,又稱為非隨機抽樣)

    在總體中,不是每一項都有被納入為調查對象的機會。

    1. 方便抽樣(Convenience sampling)

      樣本是從總體的一部分以一個方便的方式來選擇,又稱為偶遇抽樣。

      例如,在研究人民的吸煙習慣,統計員選取 \(20\) 名在旺角某一巴士站排隊的人。

    2. 自發式抽樣(Volunteer sampling)

      被訪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參與某項調查。

      例如,在一個電台的廣播中,主持人邀請聽眾打電話來,聽聽他們會否在六個月內去外國旅行。

    3. 判斷抽樣(Judgmental sampling)

      統計員以他們本身的判斷及經驗,從總體選出最適合的樣本。

      例如,對於一項有關香港人對電子產品的意見調查,所選為調查的對象為 \(15\) 歲至 \(30\) 歲之間的人士。

    4. 配額抽樣(Quota Sampling)

      統計員在給定的配額下,從總體的小組(層) 中選取樣本。配額抽樣與層狀抽樣很相似,但前者的樣本是非隨機抽選的。

      例如,某調查需要在校中找 \(10\) 位 中四的男生做訪問,統計員只會選他認為會合作的做訪問。

    5. 雪球抽樣(Snowball sampling)

      若找不到適當被訪者的數目,可請已被訪者推薦一些合適的訪問對象。

      例如,首先次邀請 \(10\) 位義工填寫一份問卷,然後請他們每人邀請 \(3\) 位義工填寫調查問卷。

概率抽樣及非概率抽樣不同之處


學習過幾種常用概率抽樣及非概率抽樣的方法後,請完成以下的列表來作出概率抽樣及非概率抽樣比較。

抽樣方法 概率抽樣 非概率抽樣
1. 每一個數據被選到的機會
  • 均等
  • 不均等
  • 均等
  • 不均等
2. 結果的性質
  • 沒有偏差
  • 可能有偏差
  • 必定有偏差
  • 沒有偏差
  • 可能有偏差
  • 必定有偏差
3. 樣本的性質
  • 具代表性
  • 可能不具代表性
  • 完全不具代表性
  • 具代表性
  • 可能不具代表性
  • 完全不具代表性
4. 隨機抽樣
  • 隨機抽取樣本
  • 可能隨機抽取樣本
  • 不隨機抽取樣本
  • 隨機抽取樣本
  • 可能隨機抽取樣本
  • 不隨機抽取樣本
5. 對總體認識的程度
  • 相對地較高
  • 相對地較低
  • 相對地較高
  • 相對地較低
6. 複雜程度
  • 相對地較高
  • 相對地較低
  • 相對地較高
  • 相對地較低
7. 所需時問
  • 相對地較長
  • 相對地較短
  • 相對地較長
  • 相對地較短
8. 所需開支
  • 相對地較高
  • 相對地較低
  • 相對地較高
  • 相對地較低

上一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