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臨床診斷
分析化學在臨床診斷上的應用

薄層色層法

將受檢者的血液、尿液或組織樣本進行薄層色層法試驗,可快速推斷受檢者體內是否含有某種毒素。

GCMS closed.jpg

氣相色層-質譜法

氣相色層-質譜法 (GC-MS) 可對受檢者的體液或組織樣本進行準確分析。

Resazurin_assay_for_mammalian_cell_viability.jpg

比色法

利用比色法,可以測定體內某些物質 (如尿液中的磷或脲) 的濃度。這些信息有助於醫生評估病人的器官功能和身體狀況。

製備和開發藥物

分析化學不但能提供資料幫助醫生診斷,還能在製藥、開發新藥物和新疫苗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製備藥物的過程中,化學家必須借助多種分析化學方法進行分析、提純和鑑定。例如,撲熱息痛是常用的止痛和退燒藥,它的化學名稱是對乙酰氨基酚。由苯酚合成撲熱息痛是較常見的一種合成方法,中間要經過一連串的實驗。在合成過程中,科學家通常需要:

  • 利用薄層色層法,跟踪合成進程;
  • 利用柱色層法,從反應混合物中提取目標化合物;
  • 利用質譜法紅外光譜法等多種現代儀器分析方法,鑑定目標化合物。

除此之外,為預防和治療某些病毒引致的疾病,科學家需要設計和製造新疫苗或新藥物。分析化學可以幫助科學家分析和辨識病毒的蛋白質結構,從而為新藥物的開發提供有用資料。

一種常用的合成撲熱息痛的路線
上一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