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離子、溴離子和碘離子可以用酸化的硝酸銀溶液進行試驗。
在進行試驗時,首先向樣本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再加入幾滴硝酸銀水溶液,若有沉澱物生成,則說明溶液中含有鹵離子。
若生成的沉澱物呈白色,說明樣本中含有氯離子;若生成的沉澱物呈奶白色,說明樣本中含有溴離子;若生成的沉澱物呈黃色,說明樣本中含有碘離子。
\[ \begin{align*} \ce{ Ag^+ (aq) + Cl^- (aq) &-> $\underset{\large{白色沉澱物}}{\ce{AgCl(s)}}$ \\} \ce{ Ag^+ (aq) + Br^- (aq) &-> $\underset{\large{奶白色沉澱物}}{\ce{AgBr(s)}}$ \\} \ce{ Ag^+ (aq) + I^- (aq) &-> $\underset{\large{\\黃色沉澱物}}{\ce{AgI(s)}}$ } \end{align*} \]氯化銀能與氨反應生成絡鹽。因此,只要向含有氯化銀沉澱物的試管中加入足量的氨水,就會觀察到沉澱物消失,溶液變回澄清透明。
\[\ce{AgCl (s) + 2NH3(aq) -> [Ag(NH3)2]^+ (aq) + Cl^- (aq)} \]溴化銀只能與濃氨水反應,因此,只有在向含有溴化銀沉澱物的試管中加入濃氨水時,才能觀察到沉澱物消失。
碘化銀不能與氨水反應,因此,不論是向含有碘化銀沉澱物的試管中加入稀氨水還是濃氨水,沉澱物均不會消失。
能否溶於過量的稀氨水? | 能否溶於過量的濃氨水? | |
---|---|---|
氯化銀 | ✔ | ✔ |
溴化銀 | ✘ | ✔ |
碘化銀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