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一節我們知道,當凸透鏡中的物距大於焦距時,所成的像就是實像;小於焦距時就成虛像。換言之,凸透鏡既會造成實像、也會造成虛像,那麼實像和虛像有甚麼分別?如何可以看到實像和虛像?下方先討論實像的情況:
從物體上任何一點發出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後,如果能夠會聚在影像上,這個影像就是實像。在,有兩位觀察者皆望向位於 \(\text{I}\) 點的像:A 點的觀察者位於 \(\text{I}\) 點之後光束經過的範圍內、B 點的觀察者則位於範圍外。這情況下:
如果觀察者能夠在 \(\text{I}\) 點之後光束經過的範圍內,例如在 A 點,望向 \(\text{I}\) 點,眼睛便能接收到似是由 \(\text{I}\) 點發出的光線,就能見到實像的頂端了。但如果觀察者在光束的範圍外,例如在 B 點,即使望着 \(\text{I}\) 點,由於眼睛接收不到經過 \(\text{I}\) 點的光線,就看不見實像了。
有沒有方法令到在 B 點的觀察者能看到該實像呢?如果能在 \(\text{I}\) 點豎立一塊白色屏幕(),屏幕便能捕捉到實像。屏幕能透過漫反射的原理把射到 \(\text{I}\) 點上的光線反射到各個方向,讓處於任何位置的人都能夠看到實像。
至於虛像的情況,要如何觀察呢?如所示,當物體在凸透鏡焦距以內,物體上任何一點發出的光線通過透鏡後,都是發散的,不會會聚於一點上。將通過凸透鏡後的光線向後延長,就會見到這束光線似是由物體後的一點散發出來,這一點就是成像的位置了。
由於通過凸透鏡後的光線並不能確實地射到像上,因此,這個像不能夠投射到屏幕上,此像是虛像。在,有兩位觀察者皆望向位於 \(\text{I}\) 點的像:D 點的觀察者位於通過凸透鏡後光束經過的範圍內、E 點的觀察者則位於範圍外。這情況下:
在這情況,觀察者只能在凸透鏡後光束經過的範圍(例如 D 點)、望向 \(\text{I}\) 點,才能接收到似是來自 \(\text{I}\) 點的光束、見到虛像。如果觀察者在 E 點,觀察者就接收不到通過凸透鏡後的光束,看不見虛像了。
虛像形成時,通過透鏡後的光線不能夠確實地射到虛像、虛像不能投射到屏幕上,所以只在通過鏡後的光線範圍才見到像。但總結而言,在一定條件下,實像與虛像也是能用眼睛直接觀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