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大家有沒有留意光是如何傳播的?陰天的時候,望向遠處的雲間,偶爾會看見穿過雲間的光。這一道光,在光學上稱為光束。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光束形態,便會發現光束的邊緣是直線()。由此可知:
在同種的均勻介質中,光是直線傳播的。
這裡所指的介質,於情境中就是空氣。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把光說成「光線」或「光束」,又或者「一束光」。 然而在光學上,光線和光束的意思是不同的():光線 (light ray) 就是纖細的光束;光束 (light beam) 則是由無數光線組成的。我們會用光線圖來表示或記錄光的傳播方向()。如所示,光束可根據其形態分為:
我們能夠看見物體,原因是眼睛感覺到來自物體的光線。那麼光線的來源是甚麼?在光學上,物體可以分為發光體及非發光體(見):
雖然非發光體不能發光,但來自光源的光線在物體上會出現反射,再進入我們的眼睛。接下來,我們要瞭解光線是如何從物體射到眼睛的。無論物體是否會發光,都可以把它考慮為由無數點的光源組成。由於每點光源會向四方八面發出光線((a)),所以只要眼睛向著物體,就能接收到部分由光源射出的光束。因為物體表面上每一點都會發出或反射光線,即所有從物體射到眼睛的光線就如(b) 所示。要表示從物體射到眼睛的光束,可只畫出物體上下兩端發出的光線來代表,如(c) 和 (d) 所示。
細心留意(c) 的話,會發現從物體上點光源射進眼睛的光束,似乎是發散的。然而,這是當物體與眼睛很接近時的情況。事實上,當物體距離眼睛愈遠,到達眼睛的光束的發射程度便愈小、愈趨平行。由此推演可知,從很遙遠的物體射來的光束則是平行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