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涉及重力勢能的問題
例子 \(1\):重力的作功和勢能


所示,質量為 \(m\) 的紅色方塊原本被按在光滑斜面上、與地面垂直距離為 \(h\) 的位置。現方塊被釋放、沿斜面上滑動至地面的所行距離等於 \(l\)。質量同樣為 \(m\) 的藍色方塊則在高度為 \(h\) 的地面上方被釋放。忽略空氣阻力,試分別找出對紅色方塊和藍色方塊所作的淨功。(設重力加速度為 \(g\))

 

【題解】

先討論藍色方塊。作用於方塊上的力只有藍色方塊的重量 (\(mg\)),其方向沿方塊運動的方向,換言之,對方塊的作功等於 \(mg\) (cos \(0{}^\circ \)) \(h\),即是:

\({{W}_{blue}}\) = \(mgh\)

現討論紅色方塊。方塊重量的方向既非平行於斜面、亦非垂直於斜面。若設斜面跟水平成角 \(\phi \),考慮對重量這個力分解為垂直和平行於斜面的兩個分量,分別為 \(mg\) cos \(\phi \) 和 \(mg\) sin \(\phi \)。在垂直於斜面的方向,斜面會給予方塊一個大小為 \(mg\) cos \(\phi \) 的承托力。因此,作用於方塊的淨力只有重量沿斜面的分量。換言之,對方塊的作功:

\({{W}_{red}}\) = \(mg\) (sin \(\phi \)) \(l\)

然而,\(l\) sin \(\phi \) 本質上就是 \(h\)(見),所以:

\({{W}_{red}}\) = \(mgh\)

留意 \({{W}_{blue}}\) = \({{W}_{red}}\),原來儘管兩方塊的路徑不同,只要它們沿垂直方向有同等的位移變化,重力對它們所作的功是相同的!再者,\(-mgh\) 就是方塊下墜前後的勢能變化(見上一節),即兩方塊下墜前後的勢能變化相同。這結果引證:物體的重力勢能變化只取決於起點和終點間的高度、不會跟運動路徑有關


原本處於同一水平高度 \(h\)、質量同為 \(m\) 的兩個方塊,一個沿光滑斜面滑下、滑行距離為 \(l\),另一個讓其在空中自由下墜
設斜面跟水平成角 \(\phi \) 的話,可以在圖中標示作用在方塊上的分力,再將力 \(mg\) 分解以分析問題
例子 \(2\):運動中重力勢能的變化


所示,一輛質量 \(m\) 的小車從離地面高度 \(H\) 釋放,並沿着無摩擦力、斜度為 \(\theta \) 的斜面滑下。設 \(s\) 與 \(h\) 分別為過程中小車的位移和離地面的瞬時高度,試找出:(i) \(h\) 隨 \(s\) 變化的關係式;(ii) 小車重力勢能 (\(PE\)) 隨其位移的變化;(iii) \(PE\) 隨時間的變化;(iv) \(PE\) 隨小車動能的變化。(設地面 \(PE=0\))

 

【題解】

參考可找出 \(h\) 隨 \(s\) 的變化。由三角關係可寫出 \({\left( H-h \right)}/{s}\;\) = \(\sin \theta \),即:

\(h=H-s\ \sin \theta \)

由於已設地面的重力勢能為零,合併上式和重力勢能的表達式 \(PE=mgh\) 以消去 \(h\),得 \(PE\) = \(mg\)\(\left( H-s\ \sin \theta \right)\),即:

\(PE=\left( -mg\ \sin \theta \right)s+mgH\)

(a) 顯示上式的關係線圖。下一步我們要找出 \(PE\) 隨時間 (\(t\)) 的變化,方法之一是利用勻加速運動方程 \(s\) = \(ut\) + \(\tfrac{1}{2}a{{t}^{2}}\),把剛才 \(PE\)-\(s\) 關係式中的 \(s\) 變換為 \(t\)。已知小車起初靜止,故 \(u=0\)。然而小車的加速度 \(a\) 為未知,我們或可先從小車的隔離體圖((b))分析。根據牛頓第二定律:\(mg\sin \theta \) = \(ma\),即 \(a=g\sin \theta \)。換言之,\(PE\) = \(\left( -mg\sin \theta \right)\)\(\left( \tfrac{1}{2}g\sin \theta \ {{t}^{2}} \right)\) + \(mgH\),得:

\(PE=-\tfrac{1}{2}m{{\left( g\sin \theta \right)}^{2}}{{t}^{2}}+mgH\)

(c) 顯示上式的關係線圖。最後一步要找出 \(PE\) 隨 \(KE\) 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另一條勻加速運動方程 \({{v}^{2}}\) − \({{u}^{2}}\) = \(2as\),先把 \(PE\)-\(s\) 關係式中的 \(s\) 變換為 \(v\)。記得 \(u=0\) 以及 \(a=g\sin \theta \),即 \(PE\) = \(\left( -mg\sin \theta \right)\)\(\tfrac{{{v}^{2}}}{2g\sin \theta }\) + \(mgH\),或:

\(PE=-\tfrac{1}{2}m{{v}^{2}}+mgH\)

由於 \(\tfrac{1}{2}m{{v}^{2}}\) 就是 \(KE\),故 \(PE=-KE+mgH\),(d) 顯示這關係線圖。


與水平成夾角 \(\theta \) 的光滑斜面上,質量為 \(m\) 的小車從離地面高度 \(H\) 處被釋放
小車距離地面的瞬時高度 \(h\) 與其位移 \(s\) 的關係
小車的 (a) \(PE\) 隨 \(s\) 的變化;(b) 隔離體圖;(c) \(PE\) 隨 \(t\) 的變化;(d) \(PE\) 隨 \(KE\) 的變化
上一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