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P(x_1,y_1)\;\)和\(\;Q(x_2,y_2)\;\)是平面上的兩點,在初中時,我們學會利用距離公式來計算這兩點之間的距離:
\begin{equation*} PQ = \sqrt{(x_2-x_1)^2 + (y_2-y_1)^2} \end{equation*}若\(\;L\;\)是一條直線,則它與一點\(\;P(x_1,y_1)\;\)的距離就是它與\(\;L\;\)的垂直距離:從\(\;P\;\)點作一垂直線到\(\;L\),並與\(\;L\;\)相交於\(\;Q\;\)點,則\(\;P\;\)與\(\;L\;\)的距離就是\(\;PQ\;\)的距離。例如,附圖中原點\(\;O(0,0)\;\)與直線\(\;L\;\)的距離就是綠色虛線的長度。這條代表直線\(\;L\;\)和原點\(\;O\;\)距離的綠色虛線,稱為\(\;L\;\)的法線。
計算點與直線之間距離有很多不同的應用,但如果以先找出垂直線相交點的方法來計算則會太複雜,這時候就可以運用法線式。
若直線\(\;L\;\)與原點的距離為\(\;p\),而法線和正\(\;x\;\)軸以逆時針方向量度的角為\(\;\alpha\),則\(\;L\;\)的方程為
\begin{equation*} x\cos\alpha + y\sin\alpha = p \end{equation*}這是直線方程的法線式。
注意 \(\alpha\;\)不是\(\;L\;\)的傾角(請看附圖),也不一定是法線的傾角。
活動 你可以在附圖中,移動數值滑桿去改變\(\;\alpha\;\)和\(\;p\;\)的值,並觀察直線的變化。
如果我們把\(\;L\;\)寫成法線式 \[L:~ x\cos\alpha + y\sin\alpha = p\] 則可以立即知道\(\;L\;\)與原點\(\;O(0,0)\;\)的距離為\(\;p\),但我們想要知道\(\;L\;\)和平面上任何一點\(\;P(x_1,y_1)\;\)的距離。利用法線式,我們可推導出以下公式來計算直線\(\;L\;\)和一點\(\;P(x_1,y_1)\;\)的距離。
若\(\;L\;\)的方程為
\begin{equation*} Ax+By+C=0 \end{equation*}則它與點\(\;P(x_1,y_1)\;\)的距離\(\;d\;\)是
\begin{equation*} d = \left\vert \frac{Ax_1+By_1+C}{\sqrt{A^2+B^2}} \right\vert \end{eq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