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數列的求和法基本的定義
等比數列的有限項求和法的基本定義

考慮一個以首項為 \(a\) 及公比為 \(r\) (其中 \(r \ne 1\)) 的等比數列。

這等比數列首 \(n\) 項之和可寫為

\[S_n = a + ar + ar^2 + \dotso + ar^{n-2} + ar^{n-1}\ \; 。\]

數學實驗

在這一節中,我們將會以數學實驗來了解等比數列的和的意義。

在右面的模擬模型中,所有的四邊形均是相似。\(AB\) 代表首項 \(a\),\(BC\) 代表第二項 \(ar\), \(CD\) 代表第三項 \(ar^2\),如此類推。

若以等比數列首 \(n\) 項之和方式代表,

\(AB = S_1 = a\)

\(AC = AB + BC = S_2 = a + ar\)

\(AD = AB + BC + CD = S_3 = a + ar = ar^2\)

\(\vdots\)

請在模擬模型中移動數值滑桿 \(a\) 及 \(r\) 來分別輸入等比數列的首項及公比的數值,並觀察不同 \(a\) 及 \(r\) 的數值來驗証等比數列求和的公式。

請根據模擬模型及設定 \(a\) 及 \(r\) 的值,並於在以下列表的空格上填上適當的答案,準確至小數點後 \(4\) 位。

 

請在以下列表的空格上填上適當的數字或答案。

\(AB\) \(BC\) \(CD\) \(AC\) \(AD\) \(MA\) \(KB\) \(IC\) \(\displaystyle{\frac{BC}{AB}}\) \(\displaystyle{\frac{CD}{BC}}\)
\(a=2\\r=0.5\) \(2\) \(1\)
\(a=1\\r=0.6\) \(1\) \(1\)

從列表中的數值,我們可以發覺到以下的特性:

\(AB = a\),

\( BC = AB * r = ar \),

\( CD = BC \times r = (ar) \times r = ar^2 \),\(\cdots\)。

因此,\(AB\),\(BC\),\(CD\),\(\cdots\) 組成一個等比數列。

在下一個課件,我們將會詳細討論等比數列的求和的公式及其運用的方法。

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