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大部分金屬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於地殼中,因此,人類要使用金屬,必須先將金屬從礦石中提取出來。一般而言,從礦石中提取金屬的方法有四種,從易到難依次是:物理方法、將金屬礦石直接加熱、將金屬礦石與碳共熱和電解熔融金屬礦石。除了物理方法外,其他三種方法均涉及礦石還原的過程,即礦石中的金屬化合物,需通過特定的化學反應,被還原成自由態的金屬。
適用於提取金屬:天然存在的金和銀等
少數活性很低的金屬,如金和銀等,以自由態的形式存在於地殼中,它們可以通過物理方法直接提取。大塊的金屬,可以直接用手揀出;若金屬與泥土等混在一起,則可利用金屬密度較大的特性,用流水沖走較輕的泥土,留下金屬。
例如,淘金,是通過物理方法提取金的過程。在淘金過程中,金砂從混合物中被分離出來,當中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適用於提取金屬:銀、汞和銅
一些較不活潑的金屬,如銀、汞和銅等,以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存在於自然界中,它們可以通過直接加熱金屬礦石的方法進行提取。
例如,將氧化銀於空氣中加熱,可提取銀;將硃砂於空氣中猛烈加熱,可提取汞。
\[ \begin{align*} \ce{ 氧化銀 &->[加熱] 銀 + 氧 \\ 硫化汞(II) + 氧 &->[加熱] 汞 + 二氧化硫 } \end{align*} \]適用於提取金屬:鉛、鐵和鋅等
活性稍高的金屬,如鉛、鐵和鋅等,通過直接加熱金屬礦石無法提取,故必須將金屬礦石與焦炭 (碳) 一起猛烈加熱才行。
例如,工業上,赤鐵礦和焦炭在鼓風爐中被加熱至 \(1000^{\circ} \text{C}\) 以上,以提取鐵。
\[\ce{氧化鐵(III) + 碳 ->[加熱] 鐵 + 二氧化碳}\]
有些金屬的主要礦石是硫化物,如閃鋅礦的主要成份是硫化鋅 (\(\text{ZnS}\)),方鉛礦的主要成份是硫化鉛(II) (\(\text{PbS}\))。提取這類金屬的過程分兩個階段:首先,將硫化物在空氣中烤焙,形成氧化物;然後,將反應生成的氧化物與碳共熱,提取金屬。例如,從方鉛礦中提取鉛的反應如下:
\[ \begin{align*} \ce{ 硫化鉛(II) + 氧 &->[加熱] 氧化鉛(II) + 二氧化硫 \\ 氧化鉛(II) + 碳 &->[加熱] 鉛 + 二氧化碳 } \end{align*} \]適用於提取金屬:鉀、鈣、鈉、鎂和鋁等
活性很高的金屬,如鉀、鈉、鈣、鎂和鋁等,只能以電解熔融的金屬礦石的方法獲得。電解時,先要將金屬礦石加熱至熔化,然後利用直流電將熔融的化合物電解,並於負極收集相應的金屬。由於電解過程中耗電量極大,因此,電解的成本很高。
例如,工業上,通過電解熔融的氧化鋁來提取鋁。
\[\ce{氧化鋁 ->[電解] 鋁 + 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