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 (element) 的定義是不能用化學方法分解為更簡單物質的純物質。
現今已發現並予以公認的元素有一百多種。其中,有 \(90\) 多種是天然地存在於自然界中,而其餘的則是由科學家通過人工方法獲得的。常見的金屬,如金、銀、鉑、鐵、銅、鋁和汞等,和常見的非金屬,如氫、碳、氮和氧等,都是元素。
元素是純物質,因而每種元素均具有各自固定的組成和結構。例如,
金剛石是一種元素,它只由碳原子構成。在金剛石的結構中,成千上萬的碳原子相互連接,構成巨型網狀結構。
石墨亦是一種元素,它亦只由碳原子組成。但是,石墨卻是由多個碳層組合而成的層狀結構。在每個碳層之內,無數碳原子以六角環狀結構相互連接成巨型網狀。
通過比較可以看出,雖然金剛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構成的元素,但是它們的結構完全不同,因此,它們是兩種不同的元素。類似金剛石和石墨這樣,由同種原子以不同的方式結合而成的,具有不同結構和形態的兩種元素,互為同素異形體 (allotropes)。
每種元素均具有各自固定而獨特的性質。例如,從下表可以看出,雖然金剛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原子構成的,但它們的性質存在明顯的不同。
物理性質 | 金剛石 | 石墨 |
---|---|---|
硬度 | 很高 | 低 |
熔點 | \(3500^{\circ} \text{C}\) | \(3730^{\circ} \text{C}\) |
導電性 | 不導電 | 導電 |
雖然每種元素均具有獨特的性質,但是,所有元素的性質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元素均不能用化學方法分解為更簡單的純物質。例如,至目前為止,仍未有科學家能夠通過化學方法把金剛石 (或石墨) 分解成兩種或以上其他純物質。
雖然元素不能再被分解成其他更簡單的純物質,但是,兩種或以上元素,在特定的條件下,可經化學反應相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例如,鈉在氯中燃燒時,鈉和氯經由化學反應相結合,生成新的化合物——氯化鈉 (俗稱食鹽)。
由於在化學反應過程中有新物質生成,因此,兩種或以上元素經由化學反應生成化合物的過程是化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