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圖可幫助我們設計合成路線,但很多時候我們都可找到多於一條的合成路線。
例如:以乙酸為起始原料,並以氯乙烷為目標分子,設計一條不多於三個步驟的合成路線。
合成路線一:首先把乙酸還原為乙醇,然後透過取代反應把乙醇轉化為氯乙烷。
合成路線二:首先把乙酸還原為乙醇,然後透過脫水反應把乙醇轉化為乙烯,最後把乙烯和氯化氫產生加成反應,生成氯乙烷。
熟練各個官能基轉化的反應有助我們找出合適的合成路線。如果你能發現這些反應的特點,或許可以更快、更準確地找到合適的合成路線。
根據我們已掌握的官能基轉化反應,可歸納當中一些特點,包括:
這些反應不會改變主碳鏈的長度;
當某碳化合物由有官能基轉為無官能基(例如烷和環烷),當中涉及烯的加氫反應;
當某碳化合物由無官能基轉為有官能基,當中涉及烷的鹵化反應;
當某碳化合物由一個官能基增加至兩個官能基,當中涉及烯與鹵素的加成反應;
當某碳化合物的官能基由一個碳原子轉移至另一碳原子時,當中涉及烯與鹵化氫的加成反應。
如果某碳化合物的轉化涉及官能基由一個碳原子轉移至另一碳原子時,我們便要仔細考慮和檢驗合成路線。
以下就以 \(2-\)甲基丁醛轉化為 \(2-\)甲基\(-2-\)溴丁烷的合成路線為例,作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