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擴散作用
概念

所有物質都是由粒子組成的。固體的粒子不能隨意運動,液體和氣體的粒子則可以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它們相互碰撞,並向各方隨意運動。

擴散(或稱擴散作用)是指粒子順濃度梯度的淨移動,即較多粒子從濃度較高的區域移向濃度較低的區域。粒子平均分佈后,即達到平衡,擴散作用停止。

擴散作用的特徵:

  1. 不消耗能量;
  2. 擴散過程中也有粒子從低濃度區域向高濃度區域移動;
  3. 擴散作用是被動運輸,不需要載體協助;
  4. 氣體分子(如氧氣),離子和小的極性分子(如葡萄糖)都可藉擴散穿越細胞膜。
墨水在清水中的擴散
影響因素
  1. 兩個區域之間的濃度差別
    兩個區域之間的濃度差別愈大,擴散速率便愈高。
  2. 溫度
    溫度愈高,粒子的運動加劇,粒子之間的碰撞也愈頻繁,所以擴散速率也愈高。
  3. 粒子的大小和性質
    體積較小的粒子的擴散較大粒子快。此外,脂溶性分子經細胞膜擴散較水溶性分子快。

中,粒子跨膜速度最快的情形是:
 
  • 水溶性分子(大)
  • 水溶性分子(小)
  • 脂溶性分子(大)
  • 脂溶性分子(小)
、②在膜兩側的濃度差別

③ 擴散進行的溫度
 
中,粒子跨膜速度最慢的情形是:
 
  • 水溶性分子(大)
  • 水溶性分子(小)
  • 脂溶性分子(大)
  • 脂溶性分子(小)
、②在膜兩側的濃度差別

③ 擴散進行的溫度
 

擴散作用的影響因素

重要性
  1. 氧和細小的脂溶性營養素分子藉擴散進入細胞。

  2. 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藉擴散離開細胞。

  3. 簡單的離子藉擴散穿越細胞膜。

  4. 物質藉擴散在細胞質內重新分佈。

擴散作用的重要性

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