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疾病的成因

傳染病的病原體有不同種類,主要包括細菌、真菌、病毒、原生生物四種,此外還有寄生蟲、病原性蛋白顆粒等。它們通過眼、耳朵、口、鼻和皮膚傷口入侵人體,並在人體內繁殖。每種病原體都有其獨特的結構和繁殖方式。

細菌

真菌

病毒

原生生物

細菌

細菌是單細胞原核生物,結構簡單,主要由裸露的 DNA 和細胞壁組成,可以在周圍環境中或人體內繁殖。有些細菌可產生毒素或酶,破壞宿主細胞,如引起腹瀉和脫水的霍亂弧菌;而有些細菌則是非致病菌,如終身棲居在人體腸道內的大腸桿菌。

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包括肺結核、痢疾、霍亂、腦膜炎、梅毒、淋病、白喉、傷寒等。

細菌結構
人體腸道內的細菌
真菌

與細菌不同,真菌是多細胞真核生物,由菌絲組成。菌絲連接成菌絲體,是真菌的營養生長部分。真菌用孢子進行繁殖,它們容易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滋生。

真菌會感染人體皮膚、指甲、毛髮,如腳癬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當腳的皮膚潮濕、出汗過多時,真菌就會在腳掌和趾縫間大肆繁殖,進而入侵皮膚,出現痕癢、發炎、起泡,誘發腳癬。因此我們要保持個人衛生,勤洗、勤換鞋襪,洗澡後及時擦乾腳掌及趾縫。在炎熱的夏天,更應穿著透氣度高、吸汗能力強的鞋子和襪子。

香港腳
病毒

病毒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DNA 或 RNA)組成,非常細小,而且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不能自行繁殖,需要借助宿主細胞才能產生新病毒。它們感染宿主細胞的方式有:

  1. 破壞宿主細胞的細胞膜

  2. 抑制宿主細胞合成核酸和蛋白質

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沙士」、流行性感冒、傷風、麻疹、愛滋病、天花、日本腦炎、登革熱、乙型肝炎、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痺症)等。

流感病毒
原生生物

原生生物是單細胞真核生物。某些原生生物以人體為宿主,寄生在人體內,如瘧原蟲、阿米巴變形蟲等。阿米巴變形蟲寄生在人體腸道內,引起阿米巴痢疾,導致腹瀉。瘧原蟲感染人體肝臟後,在肝臟內繁殖,接著感染紅血細胞並繼續繁殖。受到感染的紅血細胞釋放出瘧原蟲,繼續感染其它細胞。紅細胞破裂會釋放有毒物質,令受感染者發燒、顫抖、出汗,並引致瘧疾。

阿米巴變形蟲
上一節
下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