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學是研究生物與環境互動關係的學科。量度生物的分佈(distribution) 和數量(abundance),再測量環境的非生物因子(abiotic factor),是研究一個生態系時重要的資料。
一個具代表性的生態系,通常面積都很大,其中生物的數量很多。若要數算其中的每一個生物個體,那可能是極困難和費時的工作。因此,生態學家發展出一套科學化的「取樣」(sampling) 方法:只研究一個特定的範圍,並以取得的資料估計整個生態系的情況。
生態研習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找出生物的分佈和數量
當需要研究一個生態系中生物的分佈和數量,我們用取樣的方式:選定一個特定的區域進行觀察和研究,從而估計出整個生態系的情況。為了令研究客觀、能避免偏見,如何「取樣」是很重要的,因應不同生物的活動性和生境的特式,取樣方式需要作出調整。我們將會介紹幾種取樣的方法,而首先我們必須認識「樣方與樣線」:
樣方(quadrat) 和樣線(transect line) 是生態研習中常用的工具,不同放置樣方和樣線劃出取樣 (sampling) 的區域,以進行生物數點。
樣方是木製或是金屬製的正方型框架,一方邊長由 0.25、0.5 和 1 米不等,生態學家會根據研習的物種大小而選用不同大小的樣方。有些樣方中間有漁絲,把樣方的空間細分為 \(100\) 份,用作估計生物的覆蓋率。樣線則是一把有長度刻記的拉尺,配合樣方,可使用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生態研習。
我們可以使用樣方量度生物的數量和覆蓋率,請觀看以下動畫:
生態研習使用的樣方和樣線
第一個取樣的方式,就是隨機性取樣(random sampling)。隨機性取樣就是作出生態研究的區域隨機放下一些樣方(quadrat),然後數點樣方中生物的數量或是覆蓋率,就能計算出生物在研究區域的密度,看看以下的例子:
有別於隨機取樣:單使隨機放置樣方作生態研習;系統性取樣(systemic sampling) 使用樣線(transect) 有系統的數點生物。
一些生態系的區域出現不均勻的狀態,例如山坡或是海岸地區的潮汐帶 (intertidal),生物的分佈根據地型有很大變化,甚至產生成帶(zonation) 的現象。為了研究該生態系的地型與生物分佈的關係,我們會使用系統性取樣作生態研習。
系統性取樣的第一個方式是樣線取樣(line transect sampling),在研究的區域中我們放置一條樣線,其中放置的方式能代表該區域的地型變化(如由山坡上至山坡下、由高潮汐帶到低潮汐帶),然後記錄所有在樣線上觸及的生物,和該生物離樣線上起點的距離。最後我們把資料填寫在表格和劃在圖表中,就能清楚顯示出生物的分佈情況。看看以下的例子:
生物呈成帶分佈的現象
為了改善樣線不能統計出生物密度的缺點,另一種系統性取樣:樣帶取樣(belt transect sampling) 可以同時統計出生物的分佈和密度。
樣帶由兩條樣線組成,兩條樣線之間的區域,就是取樣的區域。樣帶也可以由多個連續或不連續排列的樣方所組成。在進行樣帶取樣時,我們數點各個距離 (與起點之間) 各種生物的數量,然後劃在圖表上,就能清楚顯示生物的分佈和密度了。
三種樣帶:由兩條樣線組成 (上)、由樣方連續 (中) 和不連續 (下) 排列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