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龐氏表的製作
龐氏表簡介

上一節,我們介紹了如何運用遺傳圖來分析遺傳特性。你可能注意到,配子與子代之間的劃綫容易出錯,比如漏掉雌雄配子的某種組合,或把同性的配子錯誤地組合在一起。

另一種描述遺傳關係的方式,稱為「龐氏表」,又名「龐氏方格」,由英國遺傳學家龐尼特氏 (Reginald C. Punnett, 1875-1967) 發明。

繪畫龐氏表較分叉圖費時,但能圖像化地顯示子代基因型和表達型的分佈比例,特別是當等位基因之間,只有簡單的顯/隱互動,及只需分析不多於 2 個基因的遺傳;當分析更複雜的遺傳關係,用分叉圖或數學概率描述會更方便。

遺傳圖在表達配子隨機結合時容易出錯

製作龐氏表

以下列出製作了龐式表的步驟,點擊查看細節。

龐氏表中的分佈比例計算

龐氏表中,子代的分佈比例,跟所佔方格數量一樣。以右圖為例,子代基因型 BB 佔用了 3 格,bb 佔用了 1 格,因此牠們的總比例是 3∶1。

顯示兩隻雜合黑鼠交配情況的龐式表


小結
  • 與遺傳圖相比,龐氏表更圖像化地描繪了雌雄配子自由組合的結果,常用於分析簡單的遺傳關係
  • 製作單基因雜種雜交的龐氏表,步驟包括:繪製 3 x 3 矩陣 → 列出雌雄配子 → 組合子代基因型 → 描述子代表現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