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最常問的問題之一,是生物個體的基因型如何表達成各種生物徵狀的表達型;以及反過來,觀察到表達型後,猜想背後的基因型。
自然生物的基因數量少至 500 餘,多至數萬 (人類有約 21,000)。大部份生物的性狀由超過 1 個基因控制。事實上,現時科學界仍未完全了解基因之間大規模的複雜互動關係。
不過,有不少性狀變異只需要 1 個基因操縱。所以,僅是掌握單基因遺傳規律的分析技巧,已能解釋很多遺傳現象,也是了解多基因遺傳規律的基礎。
描述各種基因型和表達型的關係時,單用文字十分繁複不便。故此,有兩種圖像化的表達方式經常被使用。其中一種,就是本節介紹的分叉式遺傳圖 (簡稱遺傳圖)。
三種表達方式
遺傳科學的焦點
右圖列舉了多種生物的對比性狀,都是一個基因就能控制。
大部份真核生物體內均有 2 份同源染色體,它們被稱為「二倍體」。二倍體的每個基因座均有 2 份等位基因;有些生物稱為「單倍體」,例如細菌,只有 1 份染色體,基因座也只有 1 份等位基因(雖然不同個體擁有不同的等位基因);也有生物擁有多於兩份的同源染色體,統稱為「多倍體」,常見於植物。
以下是撰寫基因型的慣常規則:
描述基因型時,第一步必須解釋清楚各字母、符號所代表的等位基因和性狀。
人類單基因性狀的例子
動植物單基因性狀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