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 序列的複製有時會出現錯誤,如果新的DNA序列沒有被回復,那序列變動就會成為不可逆轉的永久變化。這現象稱為突變。突變可發生在基因或染色體。
以下是 DNA 複製錯誤的例子:
英文課上同學們都從黑板抄下筆記。你能從筆記推斷出黑板的原文嗎?
王同學:The dog was two fat.
趙同學:The god was too fat.
李同學:The do was too fat.
張同學:The dog wars too fat.
陳同學:The dog fat.
想一想:同學們的錯誤抄寫有甚麽分別?
(答案:請點擊右圖黑板內的鼠標)
黑板上的英文句子
王同學:The dog was two fat.(字母取代)
趙同學:The god was too fat. (字母倒位)
李同學:The do?was too fat. (字母缺失)
張同學:The dog wars too fat. (字母插入)
陳同學:The dog ???????? fat. (詞語缺失)
發生在基因內的 DNA 序列改變,稱為基因突變,種類包括點突變 (取代)、倒位、插入和缺失。插入和缺失會引致序列移碼。
若問 DNA 突變會否影響生物性狀,這視乎氨基酸序列有否改變,以及改變的位置會否影響蛋白質的活性,例如是否在酶的活性部位。
而不影響氨基酸序列的 DNA 改變,稱為沉默突變。
幾種基因突變
基因序列突變後,仍會留在相同的基因座。因為跟突變前的序列不同,新的序列成為了新的等位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為物種帶來性狀變異,是生物演化的原動力,不一定有害。
人類在哺乳類動物中屬靈長目,最近親的物種是黑猩猩,兩者的基因序列只有約 2.5% 源於取代、插入和缺失的差異。
語言能力是人類獨有的特質。最近的研究發現,一個叫 FOXP2 的基因變異,是人類發展出語言能力的分水嶺。FOXP2 基因普遍存在於多種生物;而黑猩猩和人類的 FOXP2 蛋白,只相差兩個氨基酸;相比沒有複雜發聲能力的動物,能用歌聲傳遞訊息的鳴禽類鳥類,也有類似人類的 FOXP2 基因變異。
人類與黑猩猩的基因序列只有2.5%的差異
人類正常的血紅細胞呈雙凹圓盤狀;鐮狀血紅細胞因點突變形成異常的外形和較弱的運氧能力。
正常血紅蛋白有一個叫β鏈的結構,其第六個氨基酸是谷氨酸,對應的密碼子是 GAA;鐮狀細胞的致病等位基因則突變成 GUA,轉釋出化學特性不同的纈氨酸,使血紅蛋白發生不正常聚合,佔據血紅細胞內的空間,扭曲了細胞外形。
鐮形血紅細胞缺乏正常細胞的彈性,在通過微絲血管時會被狹窄的通道戳破,導致溶血現象。患者的血紅細胞壽命因此較短,容易出現貧血。
不過,鐮形血紅細胞有較強的抗瘧疾能力,所以普遍在熱帶地區的人,會遺傳了這致病等位基因。
鐮形血紅細胞與正常血紅細胞
囊性纖維變性是白種人口中普遍患有的遺傳疾病,也是第一個使用現代分子生物方法確定其致病基因的遺傳病。
囊性纖維變性的患者,他們的鼻子、呼吸道和腸臟會分泌出濃稠粘液。一旦患者的肺部和氣管被粘液堵塞,就會出現呼吸困難。
下方動畫中,鈉離子和氯離子透過一種稱為 CFTR 的蛋白質通道離開細胞。如果細胞外有黏液,無機鹽離子令黏液的水勢降低,水從細胞內滲透到細胞外,稀釋黏液,令黏液流走。當基因突變導致 CFTR 蛋白質不能正常運作,濃稠的黏液就產生了。
第一個被確認的致病突變是 CF 基因第 508 密碼子的缺失,於 1988 年發現。其後陸續發現有逾 1000 種致病的 CF 基因之突變方式。
囊性纖維變性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