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地理隔離,也有其他隔離的機制,令種群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地方,也被「隔離」起來,導致種群漸漸向獨立的方向進化,最後成為新的物種。
其中,有時間隔離、行為隔離和雜種不育性。
生物被隔離
時間隔離,就是種群的生活習慣,出現時間上的差異,導致兩個種群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地區,也因時間的原因而不會出現雜交繁殖。
例如種群在不同的季節進行繁殖,或是一天內不同的時間活動,均會導致牠們不會相遇和進行雜交繁殖。
不同的活動時間導致時間隔離
即使生活在同一個地區,活躍於同一個時段,兩個種群也有機會出現隔離,原因可能是「行為隔離」 。
許多較高等的動物皆會出現「擇偶」的行為。若一個種群的個體出現了不同的求偶行為,另一個種群的個體就有機會不以牠為交配的對象,結果就形成隔離,即種群間不能再出現雜交繁殖。
帝王企鵝的求偶行為
當兩個種群之間的雜交繁殖,所產生的後代不能發育至性成熟,就會出現隔離。例如產生的後代有缺憾,以至不能成長到性成熟的年齡。
種群間的後代有機會不能發育至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