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地理隔離的機制
甚麼是地理隔離?

地理隔離,就是因為地理的緣故,把種群分隔開,導致遭隔離的種群獨立進行進化,最後成為新的物種。

地球上每一種生物,都要在指定的物理條件下才能生存;若該環境不能提供符合的物理條件,生物就不能在其中生存,例如:魚類不能在乾旱的陸地生存、大猩猩只能在雨木中生存等等。

任何地理環境都有機會成為屏障,導致一個種群被隔離,即其中的生物個體不能越過屏障,與外面的個體相遇及進行雜交繁殖。

當環境不能提供符合的物理條件,生物就不能在其中生存

海洋

對於許多陸地生物來說,海洋是一個既龐大、又難以跨越的地理屏障。

一些偶發性的事件,例如海平面上升,導致一些原與大陸連接的陸地,後遭海洋隔離而成為島嶼。其中的生物種群,就會分別獨立的進化,成為獨特的物種。

許多遠離大陸的島嶼,都有獨有的物種 (endemism) ,例如澳洲的無尾熊和紅袋鼠、毛里求斯的渡度鳥。牠們的出現,相信與海洋成為地理隔離有關。

一些因海洋隔離而出現的獨特物種的例子

溪流、湖泊

溪流、湖泊等淡水本來就是較為「分隔」的生境,基於氣候的改變,如暴雨或乾旱,皆有機會導致溪流和湖泊發生改變,形成獨立、被隔離的環境。居住其中的生物,在長期被隔離的情況下,就有機會獨立進化成獨特的物種。

香港的溪流也有一些獨特的淡水魚類物種,是基於地理的隔離而進化成的。

被隔離的淡水湖生境

山脈

山脈也是一種重要地理隔離障礙。

由於地殼變動的原因,地球上有多個大型的山脈,海拔高度達幾千公尺,長度達數千公里,峰頂長期被冰覆蓋,例如著名的喜馬拉雅山脈安地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等等。

許多陸地生物 (包括部份鳥類) 皆無法跨離大型的山脈,而與山脈外的種群隔離,漸漸在山脈的兩側則分別進化出不同的新物種。

地球上幾個著名的大型山脈

小結
  • 地理隔離,就是因為地理的緣故,把種群分隔開,導致遭隔離的種群獨立進行進化,最後成為新的物種
  • 生物都要在指定的物理條件下才能生存。地理隔離的出現,是因為生物不能在不能提供符合的物理條件的環境中生存
  • 海洋是一個既龐大、又難以跨越的地理屏障。許多遠離大陸的島嶼,都有獨有的物種
  • 溪流和湖泊的分佈和改變成為淡水生物的地理隔離障礙
  • 山脈也是一種重要地理隔離障礙,許多陸地生物皆無法跨離巨型的山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