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 β, γ 輻射的致電離能力,可以通過它們在空氣中行進每厘米所產生的離子對數目來衡量。
α 和 β 均為帶電粒子,行經空氣時,其電場會作用於空氣分子,使之電離。其中 α 粒子相比 β 粒子帶電量大,移動較慢,相同距離內可以電離更多的空氣分子,其電離能力更強。
γ 射線為電中性,只有在直接擊中空氣分子時才能使之電離,所以電離能力要比 α 和 β 粒子小得許多。
α 粒子 | β 粒子 | γ 射線 | |
---|---|---|---|
致電離能力 |
強 | 中 | 弱 |
空氣中每厘米產生的離子對數目 |
約 \(10^5\) 對 | 約 \(10^3\) 對 | 微少 |
當 α, β, γ 輻射與空氣作用,電離空氣,其部分能量便傳遞予空氣分子。一旦能量耗盡,它便會停止運動,最後被空氣吸收。
α 粒子電離能力最強,其消耗能量的速率亦最快,所以在空氣中行進的距離也最短。其次是 β 粒子。γ 最不易與空氣分子作用,它所能行進的距離明顯大於 α 和 β 粒子。
同種放射性元素放出的 α 和 γ 輻射都有穩定的能量值,其射程也穩定;而所放出 β 粒子的能量高低不同,以致 β 粒子的射程有明顯的差異。
α 粒子 | β 粒子 | γ 射線 | |
---|---|---|---|
空氣中的射程 |
數厘米 | 數米 | 數十至數百米 |
α 粒子的電離能力強而射程短,而且質量大不易發生偏轉,在雲室中會看到 α 粒子的軌跡為一段粗短筆直的白線,長度相若。
β 粒子電離能力較弱而射程較長,加上質量輕,會與空氣分子碰撞而改變方向,在雲室中會看到 β 粒子的軌跡為細長而曲折的白線,長度各異。
γ 射線電離能力微弱,難以在雲室中觀察到。γ 射線會激發原子核外的電子以較高的能量飛出,在雲室中還會看到這些電子的軌跡。
α 和 β 粒子的電離能力較強,進入蓋革計數器後都會產生電離而被探測,探測的效率可達 100%。γ 射線電離能力較低,大多會穿過計數器而不產生電離,約每 100 個 γ 射線進入計數器,才會量得一次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