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測定家用漂白劑中次氯酸鈉的濃度
測定原理

某些樣本中含有氧化劑,例如,家用漂白劑中含有氧化劑——次氯酸鈉。利用碘/硫代硫酸鈉進行氧化還原滴定,可測定樣本溶液中氧化劑的濃度。

  1. 向已知體積的含有某種氧化劑的樣本溶液中,加入過量的碘化鉀溶液。此時,氧化劑與碘離子反應,生成碘。以家用漂白劑為例,在酸性條件下,漂白劑中的 \(\ce{ClO^- (aq)} \) 與 \(\ce{I^- (aq)} \) 反應,生成碘。

    \[\ce{ClO^- (aq) + 2I^- (aq) + 2H^+ (aq) -> I2 (aq) + Cl^- (aq) + H2O(l)}\]
  1. 用已知濃度的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反應生成的碘,得出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

    \[\ce{I2 (aq) + 2S2O3^2- (aq) -> 2I^- (aq) + S4O6^2- (aq)}\]
  2. 根據滴定結果,可依次計算出硫酸硫酸鈉的摩爾數和碘的摩爾數,從而計算出生成碘所消耗的氧化劑的摩爾數。

測定方法

在滴定過程中,要使用的試劑主要是碘化鉀溶液和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指示劑是澱粉溶液

測定主要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將 \(25.0\text{ cm}^{3}\) 含氧化劑的樣本移放至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鉀溶液和適量的稀酸。由於樣本中的氧化劑與碘離子反應,生成碘,此時的溶液呈棕色

  2. 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錐形瓶中的混合物,至混合物呈淡黃色。此時,加入澱粉溶液,混合物立刻呈深藍色

  3. 繼續用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進行滴定,直至混合物剛好變為無色,即達到滴定終點。

  4. 記錄滴定前後所消耗的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通過計算,得出樣本中氧化劑的含量。

請注意:

在使用硫代硫酸鈉溶液滴定碘時,作為指示劑的澱粉溶液並不是在滴定前就加入到錐形瓶中的,而是在快要到達當量點時才加入的。這是因為,若過早加入澱粉溶液,在到達當量點時,部分碘仍會附在澱粉粒子上,那麼,需要加入過量的硫代硫酸鈉溶液才能令混合物變為無色,從而導致滴定結果出現誤差。

計算漂白劑中次氯酸鈉的濃度

某同學使用 \(0.0500\text{ mol dm}^{-3}\) 硫代硫酸鈉溶液,測定某種漂白劑中次氯酸鈉的濃度。其主要步驟和結果如下。

  1. 用蒸餾水將 \(10.0\text{ cm}^{3}\) 漂白劑樣本稀釋至 \(250.0\text{ cm}^{3}\)。

  2. 用移液管移放 \(25.0\text{ cm}^{3}\) 稀釋後的樣本至錐形瓶中,加入足量碘化鉀溶液和適量稀硫酸。

  3. 用硫代硫酸鈉溶液進行滴定,滴定管的初始讀數為 \(0.5\text{ cm}^{3}\)。

  4. 當混合物呈淡黃色時,加入數滴澱粉溶液,繼續滴定至終點。此時,滴定管的讀數為 \(26.9\text{ cm}^{3}\)。

試計算漂白劑中次氯酸鈉的濃度。

題解:

  1. 由反應式可知,\(\ce{I^- (aq)}\) 與 \(\ce{S2O3^2- (aq)}\) 的摩爾比是 \(1:2\), \[\ce{I2 (aq) + 2S2O3^2- (aq) -> 2I^- (aq) + S4O6^2- (aq)}\] 因此,根據滴定結果,可計算出消耗的 \(\ce{S2O3^2- (aq)}\) 的摩爾數,再計算出 \(\ce{I2 (aq)}\) 的摩爾數。 \[\begin{align} \text{滴定消耗的 \(\ce{S2O3^2- (aq)}\) 的摩爾數} & = 0.0500\text{ mol dm}^{-3} \times(26.9-0.5) \times 10^{-3} \text{ dm}^{3} \\ & = 1.32 \times 10^{-3} \text{ mol} \\ \\ \ce{I2 (aq)} \text{的摩爾數} & = 1.32 \times 10^{-3} \text{ mol} \times \frac{1}{2} \\ & = 6.60 \times 10^{-4} \text{ mol} \end{align}\]
  1. \(\ce{I2}\) 是由樣本中的 \(\ce{ClO^- (aq)}\) 與在步驟 1 中加入的 \(\ce{I^- (aq)}\) 反應所生成的,因此,根據 \(\ce{I2 (aq)}\) 的摩爾數,可計算出 \(25.0\text{ cm}^{3}\) 稀釋後的樣本中含有 \(\ce{ClO^- (aq)}\) 的摩爾數。 \[\ce{ClO^- (aq) + 2I^- (aq) + 2H^+ (aq) -> I2 (aq) + Cl^- (aq) + H2O(l)}\] \[\begin{align} \ce{ClO^- (aq)} \text{的摩爾數} & = \ce{I2} \text{的摩爾數} \\ & = 6.60 \times 10^{-4} \text{ mol} \end{align}\] 所以,在 \(250.0\text{ cm}^{3}\) 的樣本中, \[\begin{align} \text{ \(\ce{ClO^- (aq)}\) 的摩爾數} & = 6.60 \times 10^{-4} \text{ mol} \times 10 \\ & = 6.60 \times 10^{-3} \text{ mol} \end{align}\]
下一步
  1. 計算漂白劑中次氯酸鈉的濃度。
    由於 \(1\text{ mol}\) \(\ce{NaClO}\) 中含有 \(1\text{ mol}\) \(\ce{ClO^- (aq)}\),因此, \[\begin{align} \text{樣本中 \(\ce{NaClO}\) 的濃度} & =\text{樣本中 $\ce{ClO^- (aq)}$ 的濃度} \\ & = \frac{6.60 \times 10^{-3}\text{ mol}}{0.010 \text{ dm}^{3}} \\ & = 0.660 \text{ mol dm}^{-3} \end{align}\]
下一步
上一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