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金屬與合金

合金是金屬的混合物,通常是由\(\;2\;\)種或以上的物質(其中\(\;1\;\)種必須是金屬)混合而成的。

合金在多個應用層面上都擁有比純金屬優勝的性質,例如:硬度、外觀、熔點和抗腐蝕性等。

建築用的鋼材主要是由含鐵的合金製造出來的,因為鐵的合金比純鐵更堅硬、更強韌,因此更適合用作建築材料。

黃銅是含銅的合金,鑄幣金屬是含銅的合金,克拉金是含金的合金......,它們都比各自的純金屬堅硬,所以可用來製造裝飾物、錢幣等。

合金比純金屬堅硬

黃銅的外表呈金黃色,鑄幣金屬的外表呈銀色或金色(根據成份金屬的比例有所不同),這都比它們的成份金屬更有光澤,可用於製造金幣、銀幣和裝飾物。

合金比純金屬更具光澤

焊錫是含錫的合金,它的熔點比錫低,因此可用於焊接線路和管道。

合金比純金屬擁有較低的熔點

黃銅和焊錫的抗腐蝕性比純金屬更高。

合金比純金屬擁有高的抗腐蝕性,如閘門常以黃銅製造

不同的合金都是由不同的金屬混合而成的,下表列出了常見合金的成分金屬及百分比:

合金 構成成分
黃銅 銅 (\(65\%\)) 鋅 (\(35\%\))
青銅 銅 (\(90\%\)) 錫 (\(10\%\))
低碳鋼 鐵 (\(99.8\%\)) 碳 (\(0.2\%\))
不鏽鋼 鐵 (\(74\%\)) 鉻 (\(18\%\)) 鎳 (\(8\%\))
硬鋁 鋁 (\(95\%\)) 銅 (\(3\%\)) 鎂 (\(1\%\)) 錳 (\(1\%\))
焊錫 鉛 (\(67\%\)) 錫 (\(33\%\))
合金的成分

合金的製造方法很簡單,只要把合金的各種成份加熱至熔解,然後把它們混合在一起,等待混合物冷卻,就可以製成合金。

但我們要留意,在合金的成份中會有一種主體金屬。例如在青銅中,銅的成份就佔了\(\;90\%\);其餘的成份可能是金屬,也可能是非金屬。

合金可以分為取代合金間隙合金

如果主體金屬的原子與其他組成金屬的原子大小相若,那麼所產生的合金就是取代合金。我們可以想像為某部份主體金屬的原子,被其他大小相若的金屬原子所取代。由於它們大小相若,因此合金中的原子排列與原主體金屬的比較,並沒有太大改變。

例如:黃銅是由\(\;65\%\) 銅和\(\;35\%\) 鋅混合而成的。由於銅原子和鋅原子的大小相若,因此所產生的合金是取代合金。

取代合金的原子排列

如果主體金屬的原子與其他組成物料的原子的大小差別很大,那麼較細的原子便會充填在較大原子的間隙中,這就是間隙合金。我們可以想像一些細小的原子充填在主體金屬的原子的間隙中,因此這種合金被稱為間隙合金。

例如:低碳鋼是由約\(\;99\%\) 鐵和約\(\;1\%\) 碳混合而成的。由於碳原子的體積比鐵原子的體積小,因此碳原子會裝填在鐵原子的間隙中,所產生的合金是間隙合金。

間隙合金的原子排列

一般而言,合金在應用層面上有很多比純金屬更優勝的性質,這是因為合金的原子排佈與純金屬有所不同。以下就從合金的結構,解釋它與純金屬在性質上的分別。

硬度:合金以其硬度見稱,例如鋼比鐵強硬。

在合金中(特別是間隙合金),主體金屬的原子中夾雜著其他不同大小的原子,這亦改變了原本主體金屬原子的排列規律。當有外力施加在合金上,各個原子層都較難作出相對的層狀滑動。

在純金屬中,由於所有原子的大小相同,當有外力施加在純金屬上,各個原子層都較易作出相對的層狀滑動。

因此,合金的強度比它的成份金屬較高、較堅硬,但亦因此它的延性和展性會較低。

合金的硬度

導電性 :一般而言,合金的導電性比它的組成金屬差。

例如:不鏽鋼的導電性比鐵的差;黃銅的導電性比銅的差。

在不鏽鋼中,少量的鉻和鎳會被加入鐵中。這些少量的原子夾雜在鐵原子之中,阻礙了自由電子的流動,因此導致不鏽鋼的導電性比鐵的差。同一道理亦適用於黃銅之中。

物料 導電性 (\(\rm{S}\;\rm{m}^{−1}\))
黃銅 \(1.6 \times 10^{7}\)
\(6.0 \times 10^{7}\)
不鏽鋼 \(0.2 \times 10^{7}\)
\(1.0 \times 10^{7}\)
合金和金屬的導電性

熔點:一般而言,合金的熔點較它的組成金屬低。

例如:黃銅的熔點大約是\(\;900\;^\circ \rm{C}\;\)至\(\;940\;^\circ \rm{C}\),銅的熔點是\(\;1085\;^\circ \rm{C}\)。

物料的熔點跟原子排列有很大關係:原子的排列越規則、越緊密,它的熔點便越高;原子的排列越不規則、越鬆散,它的熔點便越低。

合金是由不同大小的金屬原子混合而成的,而純金屬則是由相同大小的金屬原子組成的,因此合金的原子排列比純金屬的更不規則,導致合金的熔點一般較低。

合金的熔點一般較其組成金屬低

合金比它的成份金屬在很多方面都有更優勝的性質,使它們適合作多種用途。

這些性質都與工具的應用有關,例如:外觀、硬度、熔點、抗腐蝕性......等等。

碳鋼是由鐵和碳混合而成的,但隨著鋼之中的含碳量的變化,鋼的性質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與鋼相比,純鐵的強度甚低。隨著碳鋼中的含碳量上升,碳鋼的強度亦會上升。低碳鋼(含碳量低於\(\;0.2\%\))的強度比純鐵略高,但亦保留相當的延性和展性;結構鋼(含碳量\(\;0.2-0.5\%\))比低碳鋼堅硬;工具鋼(含碳量 \(\;0.9-1.5\%\))的硬度和強度都很高,足夠應付建築上的需要。

如果把少量的其他金屬加入鋼中,就可以進一步改變鋼的性質。例如不鏽鋼(含\(\;18\%\;\)鉻和\(\;8\%\;\)鎳)的抗腐蝕性高,而且強度比低碳鋼高好幾倍,因此常用來製造手術工具和餐具。

不鏽鋼製的手術工具

黃銅是由銅和鋅混合而成的。

黃銅比純銅堅硬,有更高的抗腐蝕性,而且外觀亦比較有光澤和較吸引,因此多用於製造裝飾物品,例如門的拉手或牆的掛飾。

黃銅製的裝飾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