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北極熊的毛為一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皮毛是可以用來保暖的,因為它可以防止熱量散發到體外,其實上,皮毛的厚度越高,保暖的效果越佳,而且皮毛下的皮下脂肪也是北極熊重要的能量儲備。
假若有一個地方,有一個北極熊的種落,其中牠們的皮毛厚度是有差異的:有的比較厚,有的則比較薄,牠們本是一起生活在這個地方。
有一年的冬季,天氣特別寒冷,食物也特別稀少。在這個惡劣的環境下,毛皮比較薄的北極熊由於失溫太多,又沒有足夠的能量儲備,牠們的生活越來越艱難,最後陸陸續續續的死去…
這個冬季後,擁有比較薄毛皮的北極熊差不多都消失了,因為牠們承受不了嚴寒的惡劣環境;至於其他毛皮較厚的北極熊,由於同類的競爭減少了,它們反而有機會可以繁殖多一些的後代,因此總結來說,這個種群的平均毛皮厚度,顯注地增加了。
在這個例子中,溫度可算是一個環境的壓力,導致北極熊種群的平均毛皮厚度特性轉變,即變厚了,事實上,生物為了適應環境以生存,牠們的結構和行為都配合著環境,因為唯有能適應環境的個體才被自然 “選擇” 生存。
這樣說來,是否擁有最厚毛皮的北極熊,就最具適應環境的能力? 不是的,為了長出和維持比較厚的毛皮,北極熊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假若一個地方的氣候是比較溫和,長有厚皮毛的北極熊倒由於能量消耗較大,在同類間反而減少了競爭力。所以物種的結構和行為都是為了適應環境,最能適應環境的個體,就有最高的生存機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