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一種典型的雜食生物,既進食農作物,也進食肉類。一個以農作物為主食的人類族群,跟以肉類為主食的族群,數量會有差異嗎?
假若兩個族群都擁有一百公畝的土地,族群 A 使用土地種植農作物, 而族群 B 使用土地飼養牛隻。
我們看看能量流的情況吧!在族群 A,能量由太陽能傳遞到農作物,最 後到達人類,人類是初級消費者,營養級共有三個。由於能量在營養級之間傳遞的效率大約只有一成,據估計,一百公畝土地種植的農作物大約能養活 120 人。
而在族群 B,能量由太陽能傳遞到青草,傳遞到牛隻,最後到達人類, 人類是次級消費者,營養級共有四個。營養級的數量比族群 A 的多了 一級,據估計,一百公畝土地所飼養的牛隻大約只能養活 10 人。
可以見出,進食農作物的族群 A 擁有更高的能量流,因此能養活更多 的人。以生態學的角度,農作物是比肉類是“更經濟”的食物。
由於能量流在營養級間的遞減,越高層能量流就越少,因此很少食物鏈會超過五個營養級,因為沒有足夠的能量支持太高層的消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