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類人口的上升和社會的發展,大量自然的生境 (如森林) 遇到破壞以建設城市、耕地等,導致其中的物種滅絕。

土地發展的過程也會令自然生境被分割成小面積的片段,生活在孤立片段中的物種可能因未能適應而消失。
人類有意無意間會把一些物種帶到原本沒有該物種的生境,令原生物種可能受到傷害,甚至滅絕,如狩獵原生物種,或壟斷一些資源。

例如來自南美洲的薇甘菊近年入侵香港的植被,它們遮蓋植被迅速生長,導致植物得不到足夠陽光而死亡。
人類不斷在自然生態系中捕捉動植物,作為食物、藥物或資源,若捕捉的速度比自然繁殖的速度快,該物種就有機會滅絕。

例如藍鰭吞拿魚、大象、犀牛等,都因過度開發而瀕臨滅絕的物種。
全球暖化的出現,導致自然生態系的分佈,若物種的遷徙能力較低,未能遷徙到適合的地帶,就有機會滅絕。

全球暖化也會導致氣候兩極化,洪水和旱災的出現也會破壞自然生境。
城市發展導致森林被分割
薇甘菊是近年香港的入侵物種
因過度開發而瀕臨滅絕的藍鰭吞拿魚
全球暖化導致適合北極熊的生境越來越小